我們日常中要用到很多應用產品,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,什么樣的產品會讓你掏錢呢?
“你會花錢買Office辦公軟件嗎?”99%的人用的是山寨、破解版,也有人用WPS,這個其實是顯而易見的答案。
“你會花10元在游戲里面買裝備、道具、皮膚嗎?”很多人開始以為自己不會,事實證明付費玩家的占比非常大,網易、騰訊、盛大等都因為游戲收益,市值一路飆升。
“你會花10塊錢聽一位名人分享嗎?”隨著內容經濟的崛起,“得到”一年營收已經超2億。
一個是威逼,一個是利誘
威逼就是強制你必須付費,不付費不能使用。
利誘,我讓這個功能變得非常好用、方便,然后提供一些功能,讓用戶付費。
BAT的發展起來后,似乎成了整個網絡的模式,那他們是如何盈利的呢?百度靠廣告和競價排名,騰訊靠游戲、廣告、增值服務,關于阿里,本身商家就可以收費,還有廣告型收費。
進一步細分,APP的盈利方式可分為一下幾種:
1、內容平臺:包括視頻類、閱讀類、素材類。之前看電影很多都是電視或者通過迅雷下載觀看,而現在購買各大視頻網站會員觀看的人越來越多。
2、功能:包括社交類、工具類,企業通過功能去賺錢。比如QQ的會員,包含多種功能。享受更好的功能服務,付費就可以。
3、產品:包括B2C電商、游戲類。比如京東的自營,自己企業構建的銷售APP等。
4、流量:比如淘寶、天貓等B2B、B2C的電商,百度等搜索引擎。有了流量,就會有商家。
5、金融:比如支付寶、微信支付等。其實美團、小米做的也是類金融平臺。
6、廣告:這個是常見的收益方式。但流量少的時候沒有人理你,流量多了,用戶會吐槽連連。如何讓廣告的體驗變好,這是應該實實在在去解決的問題。
一款APP手下要考慮能夠滿足用戶、企業哪些核心,讓他們長期使用?
1、不可替代:滿足了付費用戶在其他地方滿足不了的需求,無論是資訊還是電商等其他服務。
2、便捷:移動互聯網相對比傳統互聯網的優勢就在于方便快捷,隨時可以查看、處理。在這個快捷的時代,用戶會為了“方便”而買單。
3、體驗更好:當你的產品體驗比別人好的時候,就可以產生功能付費。
(一)、不一定要自己玩
對于很多中小企業或者創客來說,做出一個APP,沒有具體的內容該怎么辦?開發、商業與運營緊密相聯。其實不一定要自己玩,完全可以采用合作形式,比如我出流量你來運營,或者你出內容我運營。也可以提前設立商業聯盟等。
(二)、怎么收錢
1、會員。特別是自媒體平臺,會員是大收入。
2、服務。通過一些增值服務、增值功能點,產生單向收入。
3、素材。就是內容收費。
4、增值點。
(三)、如何引導付費
1、提升用戶的感知。要讓客戶明確體驗到,APP付費用戶與免費用戶的差別,提升尊貴感。
2、場景化的引導。不一定要一次告知用戶所有東西,在合適時間、地點情景下,用戶付費轉化比例很高。比如在玩游戲過程中,總會在各種緊要關頭提示,如果付費的話,將享受到怎么的服務。在情緒的引導下,很多選擇了付費。
3、試用。很多東西客戶不自己親自試一把,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、有什么。通過以下方式,讓用戶培養出感情,后期自然會產生收費。
4、明確告知。讓大家明確這個是付費的,用戶反而沒有被欺騙的感覺,更具有商務的感覺。而且也不容易出現扯皮、討價還價的事情。
隨著越來越多的產品加入的付費功能,中國的APP應用市場已經從免費建立平臺,走向了付費滿足功能的時代。新時代出現的產品,免費的幾乎沒有,內容經濟幾乎都是以會員、電商的模式進行收費。而“分答”就赤裸裸的收費盈利平臺。國內的用戶付費行為也在發生轉變,所以我們未來的方向是回歸產品的本質,服務能力的提升才是商業價值的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