純國產PC是指由公司自己從CPU、主板、內存、硬盤、網卡、聲卡、顯卡到操作系統和軟件開發的計算機。以目前國內的技術水平,基本可以省下這么一臺電腦。
目前國內能夠滿足商用標準的CPU有:龍芯,自主設計架構指令集;采用開源SPARC硬件解決方案的CPU多用于航空航天;直接購買硬件解決方案,比如阿爾法架構的神威系列,在太湖使用;通過授權自己設計Megacore (x86)、騰飛(ARM)、海思(ARM)、展訊(ARM)等SoCs。
操作系統大多基于Linux開發,有UOS、Deep OS、UbuntuKylin、NeoKylin、WiOS、StartOS、寧斯巖安全操作系統、龔闖Linux、思普操作系統、中科方得桌面操作系統、普華Linux、RT-ThreadRTOS、中興新樞操作系統、益銘操作系統、springLinux
目前全球內存主要控制在韓國三星、美國SK海力士、美光,占據內存市場的95%。紫光集團將建設存儲R&D中心和晶圓廠,2021年量產國產自主存儲芯片。
國內沒有機械硬盤,但純國產SSD硬盤可以用紫光產品。
國內數據庫包括南大通用、武漢大蒙、NPC金倉、神州通用,以及華為高斯數據庫和阿里巴巴近發布的OceanBase。
辦公軟件包括金山Wpsforlinu版和永中Officeforlinux版。
設計軟件是linux版的中望CAD。
可以說,國產PC已經具備了軟硬件基礎,可以配置一臺有辦公需求的純國產電腦。所有的芯片、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都是在公司開發的,但是對于一些高階應用,如圖像處理、三維建模、電子EDA、CAE、CAPP和CAM等,仍然缺乏。
過去兩年,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世界形勢的變化,我們不得不考慮開發純國產的個人電腦,以備不時之需。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未來三年,純國產的PC有可能取代那些需要辦公的電腦。市場規模約3000萬臺。如果你想更換更多的臺式電腦,就需要更多的應用軟件支持,這不是一蹴而就的,可能需要10到20年的時間。